老窑的传奇

文章来源:尹家钧窑

20180210093159225.jpg

1961年,几乎就在尹建中呱呱坠地的同时,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钧瓷窑炉在钧瓷一厂东厂区诞生。

用“划时代”这个词赞美这座钧瓷窑炉,丝毫不过分,因为它是恢复钧瓷生产后建起的首座倒焰窑炉。

虽然恢复钧瓷生产始于1955年,但当时使用的一直是直焰窑炉,由于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很难达到五彩渗化的窑变效果。钧瓷一厂在省轻工业厅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几百次试验,包括将直焰窑炉改为倒焰窑炉,终于使钧瓷恢复了历史原貌。

建造这座倒焰窑炉的能工巧匠们当时肯定想不到,这座窑炉会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创造那么多奇迹。

—上世纪60年代,这座窑炉刚一建成投产,就烧出无数精品,远销美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978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出访日本,赠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兽耳尊》也出自该窑——这可是当时的国礼啊!

—同年,根据生产需要,钧瓷一厂将钧瓷车间搬到西厂区,又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倒焰窑炉。适逢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将在北京举行,于是,全厂上下总动员,夜以继日地赶制参展作品。孰料,用这座新窑烧出的作品多不理想,达不到参展水平,不得不重新启用东厂区的老窑。结果,这座老窑不负众望,又烧出了许多令人叫绝的精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上夺得多项大奖。

—1984年,该窑烧制的《虎头瓶》、《罗汉炉》等四件作品被评为国家金杯奖,这是当时全国陶瓷界的较高荣誉……

令人扼腕长叹的是,1997年,随着钧瓷一厂倒闭,这座燃烧了30多年的老窑的窑火缓缓熄灭了。

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重新将这座老窑点燃的是尹建中。

尹建中更想不到。

1979年,17岁的尹建中从禹县文殊高中毕业,来到神垕,接父亲的班进入钧瓷一厂当工人,干过模具、包装、统计、销售……钧瓷一厂倒闭时,他已经做到厂工会主席,是厂级领导了。但他照样下岗了,自食其力。

他和同为钧瓷一厂老职工的妻子苗秋红最初看上的不是那座老窑,而是东厂区的老厂院。两口子一商量,决定把荒废的老厂院承包下来开舞厅。

那两年,跳舞的确时髦,到处莺歌燕舞。

舞厅门口就直直地耸立着那座熄灭已久的老窑,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想躲都躲不开!

夜晚,尹建中常常会走出正在营业的喧嚣的舞厅,到外面透口气。每当看到这座冰冷的被荒草覆盖的老窑,就会勾起他的回忆,他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这座老窑昔日的一次次辉煌。多少人为它点过火,多少人为它付出过心血,多少人为它欢呼雀跃。这些人当中,不但有卢广东、刘富安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且有他的父亲尹合州、他的岳父苗长记等默默无闻的钧瓷老艺人。所以,他总感到自己与这座老窑血脉相连,总感到自己肩上有一种沉沉的责任,仿佛不为这座老窑做点儿什么就心中有愧似的。

2001年8月,当他决定重新点燃这座老窑时,刘富安大师尚在世,第一个给他打来电话:“老弟,我坚决支持你的革命行动!”

太对了,刘富安大师虽然戏用了“文革”语言,但他说得太对了,重新点燃这座倒焰窑炉,恢复钧瓷传统的煤烧技艺,在液化气窑炉风靡钧瓷界的当时,的确“反动”,的确称得上是一场“革命”。

这座老窑诞生于1961年,到2001年,整整40年了!而他,也整整40岁了,咋就这么巧呢?人的一生中咋有这么多巧合呢?而尹建中遇到的所有巧合,都与一座窑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本不信命的尹建中不得不开始信命——也许,他就是为这座窑而生的。

停烧了这么多年,这座老窑还行吗?尹建中心里没一点儿把握。光窑外的杂草和窑内的淤泥,他们夫妻俩就清理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点火前,尽管他也贴上了“赖圣母火里生金,托仙翁窑中放宝”的对联,尽管也按传统仪式进行了隆重的祭拜,但他依然没抱任何希望,只是想试试看。何况在烧的过程中,窑门口的测温计塌了,连窑温都测不成,只能用看火样这种原始的方法掌控窑内的温度。尹建中的心凉到了冰点。他怎么也没有想到,30个小时过后,冒着窑火的余温,开启窑门,搬出匣钵,打开一看,哇,满目灿烂!钧瓷一厂当年的鸡血红、鱼子纹……各种经典釉色一一重现,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也令尹建中夫妇热泪长流。

别人都说“十窑九不成”,可是这座与尹建中同龄的老窑,不但窑窑成,而且窑窑都有精品惊世,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从2001年到2012年,又过去了10多年,尹建中参加钧瓷评奖活动无数,获奖无数,每件获奖作品都出自这座老窑。因此,这座老窑在续写传奇的同时,被人们誉为“宝窑”、“神窑”、“文物级窑炉”。这座老窑,自然也成了尹建中的骄傲。

我一到尹家钧窑,尹建中便带我参观他的“文物级窑炉”。

老远,就感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正在烧?”

“正在烧。”

“还在烧?”

“还在烧。”

一座50多年的老窑还在烧!一座见证了钧瓷一厂辉煌的老窑还在烧!一座创造了现代钧瓷历史的老窑还在烧!这本身,就是奇迹,就是神话,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

我是钧瓷窑炉的门外汉,看不出什么是直焰窑,什么是倒焰窑。我只能看出眼前这座馒头形状的老窑满身的沧桑。同时,我还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我来到的是什么地方。此刻,脚下这片土地,就是我无数次写过的一厂、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一厂……卢广东、晋佩章、刘富安、周有、刘国安、杨玉中、杨志、刘建军、苗宗贤、李欣营、周松建、李剑锋……这些我或写过或没有写过、或过世或健在的钧瓷大师,都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工作过,奋斗过。当然,而今的钧瓷一厂已经不是这些大师工作过的钧瓷一厂,早已面目全非,只留下这座老窑。

遇到尹建中,实乃这座老窑的大幸,因为尹建中给了它新的生命。

遇到这座老窑,实乃尹建中的大幸,因为这座老窑成就了尹建中。

窑离不开人,人离不开窑,钧瓷烧成的更高境界,就是人窑合一,就是人与窑很好结合。

尹建中命中注定要与这座老窑相伴,厮守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