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钧瓷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文章来源:尹家钧窑

浅谈钧瓷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尹建中

故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 不可夸富”之说。在中国悠久的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中,钧瓷作为古老的瓷艺,并不像其他瓷艺完全依赖于浑然天成,它吸纳了诸多装饰语言,从而丰富了审美情趣。钧瓷以釉厚为本。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釉厚浑活,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透活欲滴,立体感很强。它是历史的产物,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鲜明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将成为光辉灿烂的东方明珠。

一、钧瓷的烧成技艺

钧瓷的烧成难度相当大的,俗话说十窑九不成,这句话也是我多年来的亲身体会,实际上烧窑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其成色和窑变效果不是人为可控制的,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钧瓷的烧成。总之,影响烧成的因素有很多,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以下烧窑阶段:

氧化焰阶段(点火—95℃)

400℃以前要缓慢升温,因为这段时间是烘干胚体排除胚体体内水分的时期,如果升温过快,胚釉内的水分排不及,容易出现脱釉现象,400℃—1000℃这段时间可以升温稍微快一些,烧火要勤添煤勤看火,尽量让炉内的煤燃烧干净。否则,煤烟扑在釉面上,烧出的产品容易出现吃烟现象,即驴肝马肺。

中性焰阶段(950℃—1150℃)

这段时间也就是还原阶段,到1000℃可以盖千字眼,并适当放下闸板减少烟囱拉力,并且还需多填煤适当保留点火,从而为还原阶段打好基础。

还原阶段(1150℃—1250℃)

这段时间闸板要放的稍低一些,要抓好还原时机防止氧化,以达到窑变成色之目的。要保留点小火,这时要勤看火色,既要火不能氧化,还不能让胚体吃烟,窑内要经常保持桔黄色为宜。

碳化焰阶段(1250℃—1300℃)是关键时刻

主要让釉完好熔融,形成玻璃体,消灭釉泡针孔,使釉面光亮。这时是釉面封闭的时候,添火时不能带烟,还不能让火烧成白色,防止氧化。实际操作中是很难掌握的,炉内火色要保持杏黄色为宜。

总之,钧瓷采用传统煤窑烧制方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研究与探讨。

二、钧瓷的文化内涵

钧瓷烧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是构成中国制瓷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现代制瓷创作中有着明显的写意性体现。其意境不同于视觉和触觉的直接感受,虽然它也依赖于感觉系统,但它更倾向于一种心理感受力,这种“力”源自外界,但作用于“心”上。传统瓷器集实用与功用于一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内在乃“道”的表达,即意识和精神。这种“道”思想是需要通过瓷器色彩、纹饰、材质、造型很美统一而形成的艺术风韵得以表现出来。而钧瓷正是通过独特的釉色表达了中国文化有的内涵。

从审美角度上看,古人初对钧瓷釉色选择的倾向性是受视觉器官生理特性支配的。人视觉审美的开始信号便是色彩,通过色彩的装饰,可恰当的渲染出钧瓷火辣的情调。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统的钧瓷烧制文化虽以清新、含蓄、淡雅的个性流行于世,但就装饰色彩来说,略显单一。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和判断等抽象的思维能力将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予以提炼和简化,将它装饰到钧瓷作品上,作品的颜色便大胆夸张,钧瓷颜色也将丰富起来。通过各种装饰手法的应用,加入丰富多彩的色彩语言,可以使钧瓷颜色釉拥有绚烂机理多变的美感。

三、钧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自古至今,社会的审美观念普遍由单一向多元,由旧像新,由简约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朴向奇,由俗向雅,由青素向多彩转化,这种审美观在陶瓷史上有过无数次证实,青瓷通体一色,深浅相当,不愠不火。陶瓷匠师们依据社会的审美需求,在制作瓷的过程中,在施好瓷釉之后再把配置的其他颜色的釉点上几滴,让其在窑炉燃料充分燃烧的环境中产生自然变化、从而使原本通体一色的青瓷增添一些花斑,使瓷器产生一些新的亮点,以适应社会求新、求美、求异的审美要求,青花瓷有了绚丽的彩斑,而钧瓷通过釉上施釉,再通过自然窑变,新、奇、雅,多彩多姿皆得到上佳体现,正是社会审美观的一种追求。

釉上釉一开始就是一个创意,在青瓷上点滴一些同元素不同稀稠的釉,使其成为美妙灵动的斑点,进而使整个器皿增添审美亮点。这一创意一开始的愿望是多一些色彩,并没有设想达到窑变的效果。出窑时的瓷器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一变化再次启迪陶瓷艺人在陶瓷胚胎上通体施釉上釉,甚至多层施釉,这一创意看似不经意,却完成了艺人意想不到的伟大创举,不仅使青瓷种类多了青花瓷,而且受点滴釉上釉的启发,创作出全新的钧瓷,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自然窑变的先河。自然窑变源于釉上釉,给钧瓷技艺洞开了无限的空间。开始上同种釉上釉,窑变出开片、鱼子纹、珍珠点、纹路等,是一种单色调的艺术境界。后来又生发出更多的创意,比如釉料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种施釉方法和炉体内温度高低升级曲线变化,特别是钧瓷釉面自然窑变生成的钧化更是神奇无比,这一创意启迪出无限灵感,甚至钧瓷釉画变幻出的画家凭想象难以企及的妙然天成之钧画,很容易让鉴赏者产生无限的瞎想,也让钧瓷艺人在创作中增添无限希冀与期待。

传统的钧瓷色彩达到了无与伦比的丰富多彩,有些窑变不仅人工无法完成,甚至釉变色彩是什么名字都无法厘定。在中国文化这个庞大体系中,陶瓷的发展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钧瓷作为世界上较早青瓷演化出来的瓷器,在某种意义上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承载了中国传统美学。钧瓷不只是一件单纯的工艺品,更不是一种无生命的摆设,它是东方文明的符号,而在这个符号里,我们看到的是独特的美学内涵和丰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