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钧瓷重放异彩—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尹建中

文章来源:尹家钧窑

钧瓷的煤烧大约始于金(元)以后,其后数百年间,煤烧钧瓷代替柴烧逐渐风行,由于其烧成方式的繁复,出窑的钧瓷大多乳光莹润、古朴厚重,深受世人喜爱。尤其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煤烧钧瓷进入成熟期,以当时禹县钧瓷一厂为代表的几个厂家,烧制出了一批窑变丰富、色彩鲜活的钧瓷珍品,直到现在仍被人们津津乐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煤烧的传统钧瓷悄悄淡出人们的视野,代之而起的是用液化气烧制的现代钧瓷。

近两年间,喜爱传统钧瓷的人们开始有了惊喜的发现,一批仿烧当时禹县钧瓷一厂的传统造型,陆续在一些古玩商店亮相,其煤烧的厚重、造型的逼真、釉色的古拙,令不少钧瓷收藏者爱不释手。而这批传统钧瓷的仿烧者就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尹建中。

憨厚朴实的尹建中和他精明能干的妻子苗秋红都是原钧瓷一厂的工人。尹建中制过模具,搞过包装,还当过厂工会主席和办公室主任。钧瓷一厂停产后,他承包了该厂的钧瓷车间,在车间里办过幼儿园,开过舞厅,已经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但是,每每站在钧瓷车间残留的一座6立方米的窑炉前,尹建中总忘不了钧瓷一厂曾经有过的辉煌。这座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窑炉,飘散出多少历史的烟云,盛载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呀。老艺人芦广东曾在这座窑里成功烧制了钧瓷彩色釉,窑炉里烧出的钧瓷精品曾荣获了国家金杯奖。想想传统钧瓷渐行渐远,想想钧瓷一厂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逐渐失传,作为原钧瓷一厂的职工,他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2001年8月的一天,尹建中和妻子一起,在原钧瓷一厂的车间内,重新点燃了那座已熄火30余年的倒焰窑炉。他要做的不仅是复制原钧瓷一厂的传统钧瓷,还要重现那段撼人心魄的历史。配方是原钧瓷一厂的钧红釉,造型是当年的传统器皿,烧制保持原有的升温曲线……近30个小时的釉烧结束后,趁着火的余温,将盛装钧瓷的匣钵搬出、打开,原钧瓷一厂典型的鸡血红、鱼子纹釉色在不同的器皿上似神笔泼洒,应有尽有。尹建中用自己的虔诚一炮走红。

当然,要恢复过去的传统造型,绝非一朝之功。尹建中夫妻俩尽管在钧瓷一厂工作多年,对原有的技术已耳熟能详,但为了做到形似神更似,尹建中仍虚心向原钧瓷一厂的老艺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请教釉方的配制,向一些有影响的烧窑师傅学习火温控制,同时将该厂的拉坯高手张让请到自己身边当技术指导。对于造型,则主要参考原有的实物按同比例制模,对于缺乏实物的造型,则在参考照片的基础上再请过去的造型师傅帮助复制。

煤烧钧瓷与现代钧瓷的很大区别在于烧成曲线不易把握,劳动强度大,成品率低。就拿烧成来说,用液化气烧制钧瓷一般10个小时左右就可完成釉烧,而煤的釉烧普遍需要30个小时左右。同时,煤质、气温变化都会对烧制产生影响,因此成品率一般在30%左右,但尹建中依然无怨无悔。在他看来,能将钧瓷一厂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能将煤烧钧瓷的厚重之美表现出来,能将过去那段辉煌历史发扬光大,是让他开心、幸福的事情。

尹建中说,他包的这座窑似乎有灵性,每烧一窑都会有几件精品问世。去年和今年,他两次参加河南省中国钧瓷评选,每次都是满载而归。两年共参评19件作品,其中有18件作品获奖。也许,这座历经沧桑的老窑寄托了无数钧瓷艺人太多的希冀和祝福。

尹建中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他却用作品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表达得淋漓尽致!